【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中移急救团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科技创新带动行业发展、以行业规范引领产业升级、以央企担当作为建设使命,团队深入落实中国移动5G+战略,推动院前急救行业向着“呼入即定位、呼叫即抢救、上车即入院”的救援新模式发展。
以科技创新带动行业发展,探索行业前沿技术,构建新型院前急救体系。中移急救团队深入一线调研,发现传统模式下的院前急救中存在医患沟通不畅、缺少救治资源、无法及时响应等问题。为此团队积极探索并发挥5G+AI技术优势,提出业界首个院前急救专用5G融合网络架构,同时引入5G VoNR和VoLTE高清视话、LBS基站定位、GPS卫星定位、AI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新型院前急救体系,充分抢占突发疾病的“黄金时间”。
团队在与120调度中心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救援人员希望直接看到现场并进行辅助指导的意愿以及求助者难以精准描述自己所处位置的问题比较突出,于是通过引入基于VOLTE的视频呼叫及基站定位技术,打造了业界首个120视频调度系统,实现5G高清视频通话、亚米级精准定位和智能调度,缩短救援到达时间30%,从而解决了传统调度中救援人员看不见现场、找不到患者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团队还创新打造了国内首个、符合国情、自主知识产权的急救智能辅助系统,通过AI技术提供远程指导方案,准确度达到96%。
在患者转运环节,中移急救团队发现如果让危重患者在车上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为此团队集中力量,研发了5G救援系统,通过5G网络,实现急救车、医院、医生多方远程会诊,以便于院内医生对现场的出诊医生进行远程指导。会诊过程中,将车载心电监护仪、移动B超等医疗设备数据同步至院内,帮助进行病人诊断和制订抢救方案。
引领产业升级,推动构建行业规范和标准为应急救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指导。中移急救团队深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行业标准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在市场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为此,团队利用3年时间,构筑了基于行业标准、专利、论文软著等知识产权的顶层设计,打造了国际标准1项、国内行业标准1项、27项发明专利、10篇软著。同时联合医疗行业龙头医院、国企、政府部门及企业,多方合作,共谋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中移急救团队支撑广州120打造国内领先的5G+城市级院前急救体系,通过云网端融合实现院前急救体系数智化转型升级,覆盖日常急救、活动保障、灾害救援三大场景,实现院前急救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资源,全面提升区域内院前急救运行保障能力。团队联合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院前急救云网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应用于广州市6个急救中心(1个主中心+5个分中心)、139家网络医院,378辆车,实现城市级“上车即入院”。日常服务广州市2200万人,日均5G呼救637次,日均发车次数440次,支撑重大活动(十万级)5次,成功保障2020、2021年广州马拉松、2021年广交会等重大活动。
勇担央企责任,在灾害救援现场和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驰骋和奋进。团队多次参与灾害救援行动和重大活动保障,包括四川宜宾“6·17”长宁地震、四川泸州“9·16”泸县地震、四川泸定“9·5”地震等,同时也为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移急救团队始终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在成都因为疫情处于全城静默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派出前线5人,克服交通受阻、人员出行受限等困难,奔赴灾区;后方研发团队十数人保障支撑7*24小时全力配合前方救援工作。现场救援支撑团队在历经落石、塌方道路中断,排除万难抵达石棉县地震救灾指挥部,与国家救援队联合制定了“两地驰援、地空一体转运、多地会诊”的总体救援方案。为了抢夺地震灾害的黄金72小时救援时间,团队成员配合本地搜救力量,制定“车辆不熄火,会诊不挂断”的方案,将草科、摩西、王岗坪等灾情严重的山区伤员利用直升机转出,再由5G急救车转运回县人民医院开展救治,并在转运过程中与后方多地专家联动,开展在线远程视频会诊,为危急重伤员提供可靠保障,确保伤者在车内即可得到救治。历时5天,累计参与转运地震伤员19人,重症抢救5人,调配医疗物资16起,圆满完成了任务。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移急救团队持续关注县域急救体系建设问题,积极为偏远乡村地区支撑了院前急救升级服务。在巴中市打造了地市级、空地一体化120指挥调度系统,统筹全市急救资源,快速响应多元化急救需求,赋能巴中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成果应用以来平均调度时间17秒,急救出车时间缩短30%,呼叫接警能力提升4倍。
未来,中移急救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在技术创新、产品引领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